香港虚拟银行创新链接全球经济
2018-09-06 09:28:21
  • 0
  • 0
  • 0
  • 0

筹建关键节点是资本运作和技术支持体系

民营银行之后,香港虚拟银行的申报筹建忽然蔚然成风。数间在港和境外金融机构运筹帷幄,BATJ为代表的国内互联网巨擘和电商平台巨无霸中大多数亦跃跃欲试且已经纷纷向香港金融管理局提交了申请和相关方案,其中不乏已经在大陆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发起人和老股东们的身影。资本充足,经验可贵,线路熟知,触手可及的香港虚拟银行金融牌照讨论与颁布正在如火如荼酝酿遴选中。第一张,花落谁家?

虚拟银行概念理解与推演

虚拟银行是指通过互联网和相关虚拟信息处理技术所创建的三维电子化银行。在技术不断迭代的今天,区块链、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新技术亦成为虚拟银行创建的新技术和新亮点。在网络空间和区块链技术构建的虚拟金融生态中,虚拟银行运用三维立体空间概念来设计,由逼真的银行大楼、银行营业大厅、银行服务大厅、银行办公业务房间和走廊通路等组成并动态呈现,通过数字化运营,使客户在网上具有亲临真实银行之感,而且服务质量极高。

虚拟银行在实际创建和操作中亦泛指不设分行、依靠网上或手机提供服务的银行,普遍针对个人及中小企业客户,当然为老客户创建新体验和创建新客户群落和富于粘性与更多增值意义的金融社区亦肯定是本轮虚拟银行申请设立的重点、亮点和出发点。

砖瓦水泥为表征的处处可见的传统物理银行与虚拟银行之间的成本控制和投入差异巨大,虚拟银行因为减少了硬件投入预算而更加注重深耕软件技术和核心系统开发,所以人员和办公场所的投资预算和工作绩效亦将差异显著。

模式塑造、业务创新、核心系统、技术搭建、资本运作等种种段位都是筹建虚拟银行工作的重中之重。

HKMA绸缪虚拟银行20年

已经19年快20年了。其实,早在2000年5月5日,HKMA即香港金融管理局就首次发出了《虚拟银行的认可》指引。条件是有关申请机构必须符合适用于传统银行的相同的审慎准则,总括而言,虚拟银行必须符合等系列规定:在香港设有实体办事处;因应其计划经营的业务设立适当的保安系统;制定适当政策及程序以处理与虚拟银行业务有关的风险;其业务计划能够在扩展市场占有率及为资本赚取合理回报两者间取得合理平衡;在其服务章则及条款内清楚列明客户的权利与义务;遵守金管局发出有关外判电脑操作业务的指引。按照当时的认可政策,本地注册成立的虚拟银行不得是新成立的机构,只可透过将现有本地注册成立的认可机构转型而设立。此外,本地虚拟银行应由基础稳固的银行或其他受监管金融机构持有最少50%股本。海外注册申请人必须来自已经设有电子银行监管制度的国家,其资产总值必须超过160亿美元。基本上,符合这些准则是指申请在香港成立虚拟银行的公司必须具备实质业务,不能单纯是“概念”。

该指引曾于2012年9月21日进行过更新,再度阐释金管局决定是否发牌与虚拟银行在香港经营的原则。自此直到2018年初,向金管局做出查询及表示有意在香港经营虚拟银行的公司超过50家。至今,在香港仍未有虚拟银行开业,究其种种原因,笔者推理认为概属金融审慎监管和防止系统性风险。

为了推动香港迈向智慧银行新纪元,香港金管局又于今年即2018年2月宣布修订虚拟银行相关条例,放开科技公司等非金融机构参与的限制,并广泛征集意见。金管局在公众咨询期间收到25位回应包括香港银行公会、存款公司公会、消费者委员会、商会、金融科技业的业界组织、科技公司及专业机构。

香港金融管理局完成本轮公众咨询后,2018年5月30日发出《虚拟银行的认可》指引修订本。本次修订再次放低虚拟银行准入门槛,取消了50%银行业股份和资产总额种种高规格的限制,只要具备系列条件且于2018年8月31日或以前向金管局递交接近完备的申请,即有可能被纳入首批处理,金管局会优先处理能证明具备以下条件的申请:具备足够的财务、科技及其他相关资源经营虚拟银行;业务计划可信和可行且能提供新客户体验,并有助促进普及金融和金融科技发展;已经建立或有能力建立合适的资讯科技平台支持其业务计划;获发牌后能较早开始营运。

截至2018年8月31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已收到29家机构递交申请,首批牌照或发8-10张,腾讯、蚂蚁金服、众安保险、小米、京东金融、中国平安、汇丰香港、渣打银行(香港)等机构均有参与。而笔者应邀参与筹建的以区块链技术和国际贸易平台支撑为特色的方案组已经收香港金管局关于讨论牌照的通知和邀请。

Fintech金融科技链接全球经济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竞争力需要跳出既有思维模式和传统逻辑,这其中必然包括但不限于金融科技以及整个生态系统,诸如政策、金融科技公司、银行、律师以及会计行业的紧密配合和支持。而虚拟银行是香港革新的重要阶梯和已经未雨绸缪了将近20年的金融创新工具。

普惠金融是本轮香港虚拟银行筹建的重要宗旨。由于传统银行的运营成本高昂,未必愿意提供投资和小额借贷业务。而虚拟银行没有线下分行与支行,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此部分成本可以回馈给客户。同时,虚拟银行需要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高新技术的整合应用以便更加精准地分析不同客户的风险并制订价格和相关因应策略,为优质客户提供更低利率和小额产品,同时承受更低的坏账风险。

信息安全是银行业的底线,虚拟银行对信息安全的要求比传统银行更高,虚拟银行经营需要切实保护客户资料和相关数据,亦需利用创新科技不断加强系统管控能力,做到迅速识别风险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此时正是香港特区政府推动成立虚拟银行的最好时机。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占尽天时地利人和。香港的银行业已经饱和,而香港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018年14日发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年中香港人口临时数字为744.89万人,而大湾区有近7000万人口,香港虚拟银行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粘性互动将转化为香港的人口红利和经济发展新动能。

笔者在2018年4月应邀筹建香港虚拟银行之际,亦正在动笔起草深圳机场附近总投资近百亿元、产值千亿元的科技园区产业升级规划方案,悉知世界著名湾区的经济引擎价值。每座湾区占地面积相对广阔、人口基数相对比较大、港口集装箱和机场吞吐量规模巨大,其他两个共同点是几乎都具有相似的学术、科技、文创、金融等深厚基础,几乎所有湾区附近都拥有世界知名学府、世界著名科技园区和创新区诸如旧金山湾区围绕着斯坦福、伯克利和硅谷;东京湾区围绕着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一桥大学和筑波科技城;纽约湾区环绕着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和波斯顿地区的哈佛大学等多座林立的世界名校;粤港澳大湾区环绕着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珠海大学、北京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深圳MBA教育中心等,已经形成大学群落,以南山、前海为代表创新区域已经在全国甚至世界初具影响力。深港互动定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湾区明珠”,通过产业整合、国际合作、科技创新、经济规模有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核心引擎和桥头堡。世界著名湾区都曾呈现出三大特征即经历多轮产业转型走向繁荣、核心城市价值驱动明显、产业巨头聚集效应明显。经由多维度指标对比可以预见,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成为第一大世界级湾区的优势条件。

同时,深港必将成为“一带一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相信通过互联互通等系列线上线下科技工具及相关渠道,深港互动、数字丝绸路之路节点互联互通、世界著名湾区经济互动,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业全球互鉴互联互联,香港虚拟银行业势必将呈现爆炸性的波澜壮阔的发展。第一轮窗口期的申报与牌照发放,笔者以为仅为试水第一步。

虚拟银行其实已经全球化

德国、英国、美国、法国、波兰、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海外国家早年已有相关虚拟银行面世。

所以就全球范围而言,虚拟银行无论对于香港和大陆,甚至对于整个银行业都不再是新概念,而是早已践行多年的银行业态。

1995年10月,全球第一家虚拟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简称SFNB在美国诞生,总部设在亚特兰大市。这家银行没有总部大楼,没有营业部,只有网址,员工也只有10人。营业厅就是电脑画面,所有交易都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在SFNB开业的短短几个月内,就有近千万人次上网浏览,虽然其存款额在全美银行界微不足道,但它的存在却证明了一种理想的实现,给世界金融界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之后,该银行被加拿大皇家银行收购。

1981年,与花旗银行和大通银行相关的Home Banking其实是更早的虚拟银行概念提出与践行。

2011年,笔者在从事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平台期间有幸与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宁波智慧物流、新加坡淡马锡背景的富登担保、IBM等机构同仁共同讨论无纸化贷款,席间IBM赠送了册IBM价值研究院出版的《智慧地球》,在吾筹建香港虚拟银行这段时间再次从束之高阁的书架上取下来翻阅“”智慧的银行“章节,优化且高效、创新、客户洞察、更好的风险管理、互联、整合这些关键词,再度重温关于虚拟银行描述的段落诸如: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信息、普遍深入链接客户并交互沟通例如客户可以进入虚拟世界并了解不同银行解决方案并可以进入平台个性化设置自己的账户申请更多增值服务并在线提交,而银行后台则可以通过智能化管理批理处理客户请求,降低银行职员工作量、提升客户新体验、降低银行运营风险。

今年以来,笔者所参与的国际贸易和区块链支撑的虚拟银行方案组多次与IBM、UNISYS、SOPRA BANKING等多间国际著名的银行科技机构频繁沟通与讨论虚拟银行结构与系统搭建,这些国际机构所支持的虚拟银行已经在世界多个国家开花结果,SOPRA 曾支持7个国家12个虚拟银行诸如moneyou、 RaboDeirct、 Bizner、 cortal consors、 NIBC,而拉博银行集团Rabo Deirct是全球发展最好的虚拟银行之一,没有资金来源而是同拆,目的是尽快揽储为客户授信,早在2002年就在比利时协助成立第一家,从一开始设立独立品牌、部门、核算、产品,模式通过直销渠道而非砖瓦银行,节约成本然后反馈客户,无开户费、管理费、无起存费,通过营销手段、信用评级、强调安全,从而取得不错的成绩,现在已协助开立了系列虚拟银行包括荷兰、德国。而以两个银行核心系统Csf和 urbis见长的UNISYS 数字银行生态体系所支持的虚拟银行包括但不限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Rabobank Australia & New Zealand、越南Vietin Bank、澳洲ME Bank、英国Cumberland Building Society UK、澳大利亚National Australia Bank、欧元区的Rabobank RaboDerict核心系统Thaler且主营业务侧重农业,创建于2013年覆盖澳洲的ME Bank也没有分行而是以信用卡和贷款为主的线上业务见长。

香港在虚拟银行领域则较着重推动普惠金融,主张虚拟银行不应设立最低户口结余,或征收最低结余费用,再则或许因为更加审慎的原因,所以自2000年首次颁布《虚拟银行的认可》指引以来至今未曾有虚拟银行开业。

虚拟银行如何对标国际贸易和实体经济

从筹建中国中小企业银行、基金管理、区块链和供应链双轮驱动整体运营海拔2000计划到应邀参与筹建基于国际贸易平台的香港虚拟银行,笔者耽于思考的命题是科技金融如何对标实体经济和国际贸易问题,尤其是贸易战不断升级甚至影响到国计民生的当下。

虚拟银行如何对标国际贸易和实体经济?

恰逢数字一带一路项目偶遇到香港新华国贸虚拟银行,如果智能合约可以统筹与集成包括但不限于银行、保险、税务、海关、船运、物流、商检,保函、信用证融资、供应链金融和全球SWIFT报文系统,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一条龙、一触即发的可以追溯的智能化对标;如果虚拟银行可以开设集约账户和离岸账户则可以缩短国际清结算流程。区块链驱动的虚拟银行将对国际贸易和实体经济起到流程再造和业务梳理的功能作用,将以最大程度节约交易时间和交易成本。而且,为本虚拟银行提供战略与技术顾问的IMB不仅以区块链领域的超级账本HyperLedger Fabric领先全球,而且世界最大航运集团总部位于丹麦的马士基牵手IBM以便更好管理与跟踪世界各地数以百万集装箱的迹,双方联合开发了区块链跨境供应链项目,旨在简化全球价值数万亿货物的运送方式。这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并联、串联的令人欣喜的良好开端。

由此,基于国际贸易的香港虚拟银行亦将以科技金融的方式将香港经济与全球互动、互补、互鉴。虚拟银行的运营机构亦将会提升香港本土公司及所在国的集团化、国际化能力;虚拟银行创建对香港金融业将不可避免的带来变革,人民币跨境业务和人民币离岸业务可以有效促进香港衍生相关的业态,如果加入人民币粤港直通系统则可以提升人民币粤港直通业务功能。再则香港经济体中大部分为国际贸易型企业,而基于国际贸易区块链金融技术平台的香港新华国贸虚拟银行势必与香港经济产生更多互动和化学反应。

今年初春,吾参与的这间虚拟银行项目团队中正好有位因国际贸易战而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的中兴通讯同仁,通过举行近百轮的研讨会和沟通会,大家舌剑唇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共同切磋相互启迪,深感技术研发、贸易自由、金融便利、社会分工、在全球范围内能够自主公允交易且协同发展的重要与迫切。

更加丰富的金融生态圈和银行新物种

这个世界从来都欢迎有益的新物种,并与既有生态系统相辅相承。

银行业亦如此,既有业态诸如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再加以最近这些年新出炉的新物种诸如交易银行、社区银行、直销银行、民营银行,各种层面和视角的银行业态不断产生、不断繁荣,以金融科技变革为导向和支持工具的虚拟银行相信亦将带来更加高效、公允、智能、可视等系列新体验,从业务到技术变革而诞生的崭新的新客户部落将推动经济社会一步步移至通体透明的阳光之下。

信息不对称问题和博弈问题,一直是经济学领域的老话题,供给和需求是社会天平上时而失衡的两端,我们期待虚拟银行能够如同阿拉丁神灯那样可以提供虚拟照亮现实的国际感光,期待不断创新的更加玲珑剔透的玻璃心信贷能够逐步解决金融的种种顽疾,那些套路贷、校园贷和层出不穷的问题和作恶现象将无处逃逸遁形。贸易战也将没有理由和土壤再度升级,因为世界逐渐变平了。金融科技的迭代,银行业新物种产生之际,总有种种期待并准备为此欢歌。

桥头堡,里程碑,至高点,起跑线……大家以为该如何形容虚拟银行呢?

当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关于技术架构搭建和多层次的资本运作。

张闻素2018/9/5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